大汶河盾构项目做“挑山工”啃硬骨头

  沿着巍巍泰山,顺着滔滔汶水,5月24日,记者来到泰安市大汶河盾构工程现场。进入工地,“埋头苦干、勇挑重担、永不懈怠、一往无前”挑山工精神的横幅标语格外醒目,管道四公司在这里攻坚中俄东线南段的控制性工程,挑战小断面盾构单向掘进距离最长、地质环境最复杂的盾构工程。

20210525_164658_000.jpg

  大汶河盾构工程隧道长度为2127.8米,内径为3.08米,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法施工。始发竖井内径14米,深度26.45米,采用沉井法施工。

  大汶河盾构项目经理陈宙介绍,自2020年10月17日开工后,项目部用挑山工精神锻造团队文化,开展“石油工人心向党,重温党史致百年”活动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。勇做新时代泰山“挑山工”,就是要做到“挑担不怕难、上山不怕险、坦途不歇脚、重压不歇肩”。

20210525_164658_001.jpg

  大汶河盾构面临很多困难。根据物探+钻探相结合的钻探结果,工程中风化灰岩层长度为400多米,其中长度160多米为溶洞及溶蚀破碎带地层,施工风险很大。尤其是穿越溶洞地层时存在四大风险:因盾构刀盘重量大,遇到无填充溶洞时易“磕头”,导致盾构机姿态变形,不利于隧道成型;施工中遇到无填充溶洞,掘进面泥浆流失,造成环流失稳,导致无法掘进;刀盘在旋转过程中突遇溶洞,刀具瞬间载荷增大造成刀具损坏;隧道管片在溶洞处处于悬空、悬浮状况,降低隧道抗腐蚀能力,隧道整体稳定性降低。面对重重困难,班子成员担当作为,冲在一线,责任面前敢担当,困难面前不退缩,再重的担子也敢挑,做到“挑担不怕难”。项目班子率先垂范,挑起了责任,挑出了信任,挑来了希望。

20210525_164658_002.jpg

  项目团队直面挑战,大胆作为,攻坚啃硬,做到“上山不怕险”。他们集管道四公司盾构技术管理技术力量,利用近20年沉淀积累的项目管理和技术,针对不同地层、不同阶段制定科学可实施方案。对于溶洞地层施工,他们科技攻关,准备采取系列应对措施:地面钻孔,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填充;盾构机机身预留的超前注浆孔预注浆处理;利用管片及盾尾进行二次注浆填充。他们还细研地层,提前筹划,优化竖井施工工艺,将四次制作四次下沉变更为四次制作两次下沉,节约了施工工期。盾构施工中提前进行设备改进、加强刀具配置,预判不同地层设备掘进参数,为提供工效、节约工期、降低成本打下良好基础。

20210525_164658_003.jpg

  他们主动作为,在项目推进中树立降本增效、科技创新理念,以提高工效为导向,不断提高施工效率,做到“坦途不歇脚”。创新“铁三角”式管理模式,根据大汶河、沂河、沭河三个在建项目依托区域毗邻、施工相同等特点,项目部主动与其他两个项目发起共享、互检和“会诊”等内部机制,建立资源共享、定期召开现场和远程专家会等,确保三个项目稳步推进。项目部还以“改善环境、降低强度、提高工率、降低成本”为主线,动员全员参与技术创新活动,征求合理化意见,提炼创新点。并组织不同岗位员工协力作业,付诸实施,最终形成多项创新成果。

20210525_164658_004.jpg

  此外,项目班子拥有脚踏实地、永不懈怠的顽强作风,担子始终在肩上,脚步始终在路上,目标始终在山顶,做到“重压不歇肩”,不断深化标准化管理,进一步提升品质。作为中俄东线南段控制性工程之一,项目受各界关注度高。项目团队对标准化管理传承至今,通过“以现场保市场”为理念,率先采用玻璃幕墙装饰,成本低还增加美观实用性,在林区内房间还减少蚊虫,玻璃幕墙装饰在项目进行试点,为以后工程积累经验并配置推广。记者观察到,项目部小到开关大到板房,都贴有人性化标签,通过目视化布置,让项目管理更加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。项目现场内统一醒目的标识标牌、干净整洁的现场环境、张弛有序的项目管理,让目视化推动自主管理与控制。大汶河盾构项目赢得了业主、监理及其他单位的高度赞扬,目前已作为业主标准化现场的样板工程进行推广学习。

20210525_164658_005.jpg

  截至5月24日,大汶河盾构项目已掘进180米。陈宙表示,项目团队弘扬泰山“挑山工”精神,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,凝心聚力推动工程建设。将继续保持和加强盾构施工质量管控,优质、安全、高效完成施工任务,为中俄东线打造窗口工程,建设高品质盾构隧道。